野外寻蜂人
江底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,与兴安、灵川、资源和湖南城步四县毗邻,处于两省五县八乡交界之地。江底乡森林覆盖率达90%,典型的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。郁郁葱葱的森林,也是野蜂们的天堂,苍翠的林木间,不时见野蜂翩翩起舞。
每年农历八月到十一月,是吴文星忙碌的时间。作为一名寻蜂人,他在这三个月,能找到几百斤的蜂蛹。寻蜂,也成为吴文星家重要的经济来源。
清晨的建新村黄毛坪组,38岁的吴文星早早起了床,妻子已经打好油茶。吴文星喝完油茶,往口袋装了几个红薯,绑上柴刀便出了门。当天,他要和同村的夏玉军到深山寻蜂。
因为寻蜂有一定危险,现在村里像他这样的寻蜂人已经不多。
寻蜂也需要运气,顺利时,才上山便能有所斩获,有时却连续数天空手而归。9月26日、10月7日、10月29日,记者3次随吴文星深山寻蜂,才有所收获。
这天,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,吴文星在几株野茶树间发现了野蜂。
夏玉军缓缓靠近,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根穿了蚂蚱的竹枝,慢慢伸到了马蜂面前。马蜂几番试探后,忍不住爬在蚂蚱上大快朵颐,并啃下一块美味带回蜂巢。
夏玉军把竹枝插在地上,吴文星则赶紧跑到山脊处,爬上一棵大树“放哨”。马蜂很快第二次光临,还带来了几只同伴。趁马蜂“忘我”工作之际,夏玉军把系着竹膜标记的麻丝结成活套,小心翼翼地套在马蜂腰上。39岁的夏玉军也已寻蜂多年,在这个技术环节上很少失手。
很快,被“上了套”的野蜂嚼下一块食物,冲向蓝天,在山谷回旋,准备把“果实”带回蜂巢。爬在树上的吴文星,眼睛紧紧盯着马蜂和显眼的竹膜标记,观察马蜂落到什么位置。经过反复“定位”,被茂密绿叶掩映的蜂巢,逐渐暴露出来。
夜幕降临,马蜂们陆续返巢,吴文星和夏玉军也开始准备烧蜂取蛹。
两人用竹枝做成火把,缓缓接近蜂巢。火把随即被点燃,火和烟将野蜂“赶”走了,蜂巢已“不设防”。寻蜂人小心地将蜂蛹摘走,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。
这样的方法会不会把这些野蜂搞绝?“不会,每年我们从山里取走的野蜂蜂蛹多达上千斤,但也只占这些蜂群的十分之一还不到。”吴文星笑笑说,来这里考察的自治区动物专家告诉他们,适度摘除野蜂有利于控制其繁殖速度,减少对野外作业农民以及一些益虫的侵害。
“我们每次取蜂都会留一些活蜂,不会全部消灭干净。祖辈下来,从没绝过。”吴文星说。千百年来的寻蜂人以山里人延续的特有智慧,保护着这方水土上生态的平衡。

- 上一篇:迅速见效的菜品酒水推销用语九个技巧
- 下一篇:一个小故事!该给员工看看,老板更要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