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官方网站 > 行业新闻 >

杭州江干区菜文化博物馆试开放

时间:2015-08-01 来源: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

来源:钱江晚报  2016.8.5

昨天,由杭州江干区彭埠街道筹备建立的菜文化博物馆进行了试开放,这些老底子关于菜的点点滴滴被一一呈现。博物馆不大,不过200平方米,就位于彭埠文化站内,里面的各式收藏都离不开“菜”。

 
 
 
菠菜种几担萝卜怎么收
 
当年都有计划表
 
江干一带曾以“东门菜”称誉杭城,留有“菜地绿汪汪,胜似开钱庄”,“晨泊菜船东门外,早入菜市购鲜嫩”等反映菜乡风情的生动写照。
 
在菜文化博物馆,我们找到了一份1982年的《彭埠人民公社蔬菜种植计划表》。67岁的老彭埠人李月根告诉记者,那还是计划经济年代,当时叫彭埠公社,公社里一共有御道大队、云峰大队、五堡大队等14个生产大队。这份蔬菜生产计划表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了分别计划,比如在“春菜”这一张计划表里,包心菜、菠菜、榨菜等10多样适合春季种植的蔬菜,每个生产大队种植多少都列得清清楚楚。当时的计量单位为“担”,一担相当于现在的100斤。“那个时候要求很严格的,春天种什么,夏天种什么,都要严格执行分季分品种计划,任何品种不得超种和少种的。”李月根说。
 
在这份蔬菜种植计划表的旁边,还有一份特别的广播稿,稿件的大意是:原来公社几个大队要将800担萝卜通过艮山门火车站运到外地去,可是因故萝卜不用送了,所以还没来得及拔萝卜的生产队就不要拔了。李月根说,当年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高音喇叭,每天什么蔬菜收割多少量,都是有计划的,通过高音喇叭一广播,大伙就知道自己该采摘什么蔬菜,摘多少量了。
 
被称为“宝书”的小红本历书
 
老底子家家户户都备着
 
博物馆的一个展柜里,还有一溜手掌大小的小红本本,封皮图案各式各样,但都非常喜庆。原来这是被菜农们称为“宝书”的历书,各个年份的都有。
 
彭埠街道文化站站长王云良告诉记者,“老底子农民真的是看天吃饭,什么季节种什么时令蔬菜,可不像现在有各种反季节蔬菜。”王云良说,所以当时农民们家家户户都备着这本历书,比如4月份,菜青虫、蚜虫危害比较严重,历书上就适时地介绍这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;1月份的节气是怎么样的,农事方面要注意什么本本上也会详细介绍。
 
菜博物馆刚刚试开馆,不少老物件还在征集中,昨天就有彭埠居民鲍王平送来了家里收藏的老物件。这是老底子发给菜农的物资票。二两半两的油票、豆制品票、肥皂票等等,票面上都印有“菜农”两字。鲍王平说,大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当时彭埠的菜农们用人力三轮车将新鲜的蔬菜送到杭城各个菜场,交警部门还特别为这些运菜的三轮车特批了菜农车牌,绿色底。“当时这么一块车牌值1000多元人民币呢。”鲍王平说。